English

厚情若山

——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吕厚山院长及他领导的骨关节病中心
2000-05-01 来源:光明日报 戴谷英 梁峰霞 我有话说

1986年,在美国亚里桑那州凤凰城St.luke医学院关节炎中心进修了2年的吕厚山在方兴未艾的“出国热潮”中毅然携妻带女回国,胸中满怀着发展国内骨关节学科的抱负。1990年他所在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关节病中心。现在10年过去了,这个中心已发展成为卫生部重点学科,以晚期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为主攻方向,在人工关节置换尤其是膝关节置换方面做了长期的大量的工作,在人工关节置换的数量、难度和手术效果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有些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间骨关节科对经治的近千例髋、膝、踝共1200多个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了平均超过5年最长达10年的随访,随访结果表明,手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病人术后满意率达98%。

十年来,吕厚山教授在对928名严重风湿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及1066个关节置换的临床实践中,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率领骨关节科的医务人员为23名严重屈膝或骨性融合畸形超过60度(平均达77度)的病人成功地施行了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经长期随访结果表明,所置换的37个关节均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从而突破了文献报道的屈曲度超过60度便无法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医学禁忌,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据文献报道,对双下肢多发严重畸形或骨性融合患者实施手术的顺序一般为髋—足—踝—膝关节,而这需要患者反复入院、多次麻醉及多次手术,致使病人因经济能力所限或因见效慢、信心不足而中断治疗。吕厚山打破此项常规,在我国率先开展髋、膝关节同时置换术和髋、膝、踝三个关节同时置换术,手术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其中,髋、膝、踝三个关节均为骨性融合、僵直畸形,在一次麻醉下施行同时置换,这在文献中尚无报道,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吕厚山也因此应邀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交流。总结此类手术的文章,已在1999年初召开的Scicot骨科大会宣读,并在同年10月美国关节置换杂志上刊登。此类手术的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关节病诊疗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对发展中国家治疗同类患者具有指导意义。

吕大夫率先在国内开展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术,并率先开展系统性红斑狼疮性髋关节炎、血友病性膝关节炎、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和大骨节病等的人工关节置换术。他首次在世界上报道了B2704是中国汉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主要易感基因,首次建立了“HLA—B2704转基因鼠模型”。他还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用造影方法了解栓塞发生率以及采用抗凝药对关节术后血栓发病率的影响的研究。先后承担四项国家科研基金项目。“风湿性疾病患者多关节严重畸形的人工关节置换”获1999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创业者的路是艰辛的。尤其是1998年10月吕厚山被任命为人民医院院长以来,由于事务繁忙,常常一天只睡5个小时。同伴们说他严重透支了体力,但为了病人,他已顾不了许多。为了医治更多的病人,在麻醉科的配合下,他开展了跳台手术,从8点开始,一上午就能完成3—4台膝关节置换术。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他置身于一个团结的集体里,他真诚地感谢骨关节科里的每个工作人员,感谢支持和理解他的每一位院领导。吕厚山教授诚恳地说,这不是谦虚,也不是什么冠冕堂皇的话,而是确实如此,没有大家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就没有今天的成绩。

的确,骨关节中心为病人的服务是全方位的。不论医生护士,不论年资高低,他们都抱定“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有的病人由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身上很脏,护士长张秀英就亲自把病人抱到洗澡间,为她擦洗;有的病人生活困难,他们就为病人买些生活用品。一位病人在感谢信中这样说,“接触到关节中心的人和事虽然只是点点滴滴,但体现出的是一个关心体贴病人和医德医风高尚的群体。”在骨关节病房的走廊墙壁上,挂着几面显眼的大镜子,这是病人们送给骨关节病房的,走在这里非常豁亮,心里也随之亮堂起来。经介绍,才知这是病人们出院时一定要送礼品表示感谢,吕大夫让他们别送锦旗送面镜子,以方便其他病人术后锻炼。看着镜子,不仅能矫正走路姿势,也能增长病人们康复的信心。膝关节病患者术后经过大约两周的训练后,都能达到屈膝90度,上下楼梯不受影响。病人回家坚持训练,六周之后一般都能达到屈膝110度,生活自理没问题。最好的能达到125度,接近于常人。

患者们送来一封封真挚的感谢信和一面面锦旗,一位病人更送来一面铜匾,他别出心裁地把吕厚山的名字拆开,题写道:“厚情若山”,这无疑代表了无数患者对吕大夫及骨关节科的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也是对他们工作的最高奖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